7/13 第二週



開學進入第三個禮拜,這兩個禮拜來的上課經驗讓我受益良多。首先,Berkeley 校園氣氛跟台灣的大學很不一樣,走在廣大優美的校園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學生用穿著來表現自己。而因美國特有的多元環境,在校園裡看到各色人種用英語互相交談,儘管祖先來自不同國家和大陸,卻匯集在這個校園一同追求學問和知識。這種多元、國際化的環境是台灣缺乏的。其次是學生勇於發問的精神。課堂上儘管老師仍在講課,同學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是會隨時舉手,老師也會停下講課,回答學生的問題,讓課堂最後的三十分鐘變成問與答時間,師生間互動頻繁,讓一般的講課變成討論課。這種勇於發問的精神也是我在台灣的學校沒遇過的。再者是Berkeley校園資源豐富。光是校地就佔了整個山頭,校園圖書館有好幾座,更有多座博物館、劇院,甚至是植物園。這種對各個領域尊重、包容的精神,致力於發展「完全大學」的目標和本錢在台灣的學術界裡屈指可數。Berkeley雖為公立學校,但是仍是全球名校之一,台灣需要向它學習的地方可多著。台灣的大學要超越甚至達到它的層度,仍需要很大的努力-不管是在硬體設備上,還是學術資源、研究環境、校園景觀,我們都需要更努力才行。


或者也因為Berkeley是公立學校的關係,在頂尖大學中收費相對便宜,也因此吸引很多國際學生前來學習。而美國社會同時擁有移民文化和資本主義這兩大特點,讓我在這裡的生活非常國際化又多元,有種「有錢、有能力就能過上好日子」的「American Dream」錯覺。即使生活開銷相對於台灣仍是高昂許多,但這種在多元、國際文化下生活的日子在台灣卻相對較少。又因為我住在International House,每天或者每個禮拜都會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和同學,和他們一起用餐、交談、聊天,甚至是出去玩也是很有趣、很難得的經驗。我們會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聊著各自在學校生活的情形,還有談論彼此國家的習俗、食物。我們也會一起在圖書館讀書,互相複習不熟悉的地方。這種不管在生活或是學習上互相激勵和啟發的日子真的很美好,讓我對日益迫近的離別越來越感傷……。「把握當下」是我每個禮拜對自己的勉勵和提醒,希望我不要讓未來的我後悔!



1 個腳印:

C.Y. said...

你在柏克萊遊學呀! 把握在那邊的時光.
我也喜歡美國的進步和開放.

"Nature is but an image or imitation of wisdom, the last thing of the soul."

"Nature is but an image or imitation of wisdom, the last thing of the soul."
-- Plot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