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Trip to Ghana

一趟橫跨亞洲的旅程



攝於Dubai飛回HK的天空,約莫於中南半島越南附近 - 我望著窗外逐漸圓滿的明月、體驗正在跨越白晝與黑夜的那瞬間



28天待在WODiV的日子


WODiV - Winneba Open Digital Village - SIMPA Open Summits
SIMPA即為漁村Winneba的舊名




28天待在Winneba的日子





27趟來回此路的歸途





27天吃著Grandma煮的食物





盤盤酸酸鹹鹹黏黏乾乾湯湯水水的「迦餚」,即使吃到後來不太習慣,但仍硬著頭皮盤盤吃光 -
因為糧食在迦納很貴,「食物」仍是許多人生活的重心




一次次搭計程車到處闖的Winneba市區冒險





第一次與當地學童一齊高歌的感動


攝於WODiV外、比鄰的中學:Uncle Rich High School




旅程中第一次面臨的巨大挑戰 - 在網路不穩、電腦不夠的Winneba進行14天的IT School


攝於第一天的IT School Opening Ceremony



第一次腳踏除了太平洋與台灣海峽外的大海:Gulf of Guinea



觸目所及是相互輝映的貝殼砂,讓沙灘美得不可思議;張耳所聽是陣陣波濤洶湧的大浪與白沫




在海邊巧遇參加2008年IT School的學生 - Joy 與這兩位女孩席沙而坐


居住在Winneba的海邊住民,當地的原住民




為了拍攝紀錄片作文化典藏,我們跋山涉水、穿越雨林、踏過泥濘。

我們在陰雨不停的樹叢中穿梭、吃力地辨識下一步的落點;
我們拄著用棕梠樹幹做成的現成登山杖、穿著Kobby從山腳村落帶來的止滑雨鞋;
我們揹著相機、帶著攝影機、拿著錄音筆、抄著筆記本,用我們的心記錄這一切 -
「From Djembe to Rainforest, A Documentary」


在登頂、走到小路的盡頭時,Joy 持DV幫我們錄下個人感言





遠眺那個我們來的地方,成為第一批登上此山的外國人、第一批登上此山的女性






人生能有幾回穿越雨林?人生能有幾回協助迦納人民紀錄迦納製鼓文化?
我很榮幸能參與其中...... 這將是一輩子永遠的回憶


當然,能平安從雨林歸來,少不了熱心的迦納夥伴們幫忙


Nii, Richardson, Kobby, Gokah, 以及當地青年





我們看著作鼓師傅Kobby認真地示範拉鼓皮技巧



Kobby示範如何刮去鼓皮上的獸毛





深入當地,看到可可最原始的面貌 - 可可樹



可可果實嘗起來像沒有肉的山竹果;未熟是橄欖球狀綠色果實,熟成後是黃色,帶有些許褐斑



除去可可果肉厚,留下可可種籽以加工製成可可粉。此圖攝於鼓村Okurase,Kobyy家外面;
圖中正示範翻攪可可以利乾燥







深入當地,看到迦納鄉村與城市發展的鴻溝











但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堅持仍持續蓬勃不懈





這片大地是滿富天然資源與原創性



攝於 Royal Beach, Winneba - 河海交界處






但在過去殖民歷史與現今跨國企業的夾迫下,迦納該何去何從?該如何自給自足?


Cape Coast Castle - 過去貿易奴隸的港口與拘留中心


在迦納,食物與日常生活用品80%為進口。有的來自鄰國、有的來自南非;有來自法國的方糖、象牙海岸的咖啡、荷蘭的乳瑪琳、土耳其的巧克力醬,還有埃及的鹽,但更多來自中國與跨國企業:雀巢、聯合利華、可口可樂



儘管已擺脫英國殖民達五十年,但跨國企業卻以經濟殖民方式來主導迦納、乃至整個非洲市場

這裡指的「經濟殖民」非「殖民式經濟」。前者是指被殖民國脫離殖民國後,殖民國仍以壟斷市場、低價併購被殖民國的當地企業、跨國企業壟斷通路等方式主導被殖民國的經濟市場。

「殖民式經濟」是指在殖民期間,殖民國在被殖民國家發展殖民產業,如熱帶栽培業、種植高經濟作物等利用當地地理環境氣候特色而發展出大規模、農場式的開發。如離我們較近的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在英國殖民期間大規模地種植橡膠樹、棕梠、開採錫礦等;百年的殖民歷史讓馬來西亞至今仍因盛產橡膠、棕梠油以及錫而聞名。

然而這些豐厚的貿易利潤卻常被企業壟斷,或是跨國集團主導,進而造成當地貧富差距懸殊、政府與集團掛勾等社會問題。

非洲在過去的幾百年,在帝國主義的戕害下,被歐洲各國完整瓜分。身為西非共同體一員、在全非洲經濟發展重佔有一定地位的迦納,也飽受跨國企業、殖民式經濟的陰影壟罩。雖說以迦納一國為準來推測全非洲的經濟狀況仍待商榷,但我的觀察卻告訴我,全非洲的問題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教育和ICT是否能帶領迦納、整個非洲,甚至是全球的發展中國家起步直擊呢?




左圖為University of Eudation, Winneba;右圖為oneVillage Foundation Ghana在路邊的招牌




或是透過運籌帷幄的政治關聯來幫助發展中國家?



一個Obama,全非洲的驕傲;Obama於七月初抵迦納進行一天的訪問行程
只要是在大城市附近,都會看到這樣的大看板,上頭寫著類似「迦納總統與Obama的會談」宣傳,或是「Akwaaba!」(歡迎之意)



這一個月裡,我們從繁華的首都Accra、到緊鄰Gulf of Guinea的Winneba,再深入鄉村抵達Jukwa和鼓村Okurase;我們探訪了孤兒院:Village of Hope 以及 Horizon Children's Home;我們上了兩個禮拜的IT School、做了兩個禮拜的文化典藏企劃、在回台灣前剪出了兩部紀錄片。

如果有人要我簡述我來這裡做了什麼,我會那樣回答。

但如果有人想要深入了解我的想法,我會這麼說:

「當心靈受到震撼與感動,我無法期望三言兩語能清楚表達我的感受、體會,以及他們的故事。」






當飛越八個小時的距離,來到這美麗與哀愁的Mama Africa......



當轉機停留Dubai,看到石油與資本主義讓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轉運點之一......




回程途中,當心中咀嚼這一個月的點點滴滴、看著相機裡抓住的瞬間......
有些感觸是無法形於筆墨,也無法流於言語。



當飛越白晝,進入黑夜、當再度回到亞洲時,已是HK當地晚間約莫九點......



我回首看自己的足跡、看這些照片、留下這些文字......
回想我當初為何而來,又為何而去?


當初我來非洲是為了尋找自我 ,自己的 philosophy of life,但沒想到到頭來我卻迷失在無解之中。

在迦納的這一個月,不管是在日常生活、在團隊的生活、或是身為一個人的生活,我都放大我的每個細胞去觀察與感受。我用盡我的力量、那個我專屬的方法去隨著這塊大地呼吸與韻律。

內心思緒翻騰,我心靈無法平靜。


Cape Coast Castle 外的波淘大浪



就算旁人會誤解我的沉默,就算旁人會誤解我的嚴肅,就算旁人會誤解我因而產出的言行,我也不在乎。

因為我根本不期望朝夕相處能足夠讓一人看出我內心的矛盾、我的人格,以及我的本質。

當心靈受到震撼與感動,我無法期望三言兩語能清楚表達我的感受、體會,以及他們的故事......




從一開始初到異地的興奮、到了解到當地問題的無助感,以及最後的沉默。
在這28天內,我經歷數百次心境轉折;每個改變都讓我困惑與無助。

那是純粹的矛盾。純粹的思緒交錯。純粹的內心掙扎。



攝於 Winneba, OVF Ghana 員工 Hakeem 的家 ;我們請Hakeem的弟弟幫我們做衣服以及包包,一群「白人」來到讓好奇的鄰居小孩都奔湧過來(儘管與我們的認知不同,有些當地人仍會把我們這些「黃人」稱做「白人」)





一張張孩子們帶著笑容的照片讓我想到當時在 Horizon Children's Home 的情境。

因營養不足而顯瘦弱的纖細身影依坐在剛漆好的亮橘色矮牆上;因方便整理與維持清潔而剃的鬈鬈小平頭讓我無法由髮型推知這孩子的性別。我也無法推測這孩子的年紀:營養不良可使14歲孩子看起來如10歲般瘦弱。

因身材瘦弱而穿在身上更顯寬大的連身洋裝是唯一我能將這孩子推測成「她」的依據。

那是我們團隊第二次回到 Horizon Children's Home。第一次我們替孩子們設立一個 Reading Corner ,並教導較年長的院童如何借還書以及書籍分類、保管等基本營運小圖書館的流程與規則。第二次我們整個團隊回來 Horizon Children's Home ,想盡我們的力讓這些孩子們有個快樂、歡笑、充實的上午。

我們教院童們剪紙,並把大家的成果貼在大海報紙上,再將海報貼在 Reading Corner 上以布置環境。我們教孩子們打陀螺。顆顆奮力旋轉的小陀螺讓孩子們笑出聲、個個爭先恐後地上來嘗試。


但,瘦弱的她仍坐在矮牆上,靜靜地用眼神觀察這一切。
沒有笑容。

我站在一旁觀察著她。
受了傷的右腳大拇指因裂開的皮肉而泛著隱隱暗紅色血漬;兩、三隻蒼蠅不時沾染。

她動動腳趕走蒼蠅,並小心地將重心維持在左腳避免壓到右腳傷口。

寬大、暗黃色的洋裝在中午微熱的風吹下輕拂。年紀較小的孩童紛紛蜂擁而上玩著陀螺。
她靜靜地坐在一旁。沒有笑容。

我上前詢問她的姓名;微弱的聲音從我耳畔滑過,我抓不住。但我也沒有勇氣再去詢問,我也沒有勇氣詢問她的年齡。她那黑大的眼睛靜靜地望著這一切。她那沒有笑容的童稚臉龐沉默地訴說千言萬語。當她看著我時、沉默不語地看著我們教孩子們剪紙、玩陀螺時,彷彿在質問著:
「你們來這裡做什麼?」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你們來這裡做什麼?」
「你們來了這麼一個上午,然後咧?」
「你們接著走了,然後咧?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你們來這裡教我們這些外國東西,然後咧?」
「這是我的生活、我的家、我的日子。有什麼好看的?」
「你們來這裡做什麼?這有什麼好看的?你能幫我嗎?」
我沉默了。衝擊如浪潮般打來,我被捲下深沉的海流中。我告訴如惠我很心酸。
「我不知道我能幫上什麼。我們正在做的很渺小,小的微不足道。看到他們沒有笑容的臉讓我覺得自己很愚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台灣把這件事讓大家知道,幫Agnes募款,幫助她改善這裡的經濟狀況」
在小小的 Jukwa 裡,一個離大城 Cape Coast 只有咫尺的農村就有好幾位孩童過著沒有歡笑的童年。三餐沒有溫飽;喝著稀稀的澱粉水、搶著 Agnes 買來的兩小袋爆米花當中餐果腹;全迦納還有幾百萬個孩子過著這樣的生活?全非洲還有幾億個孩童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

而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又能做什麼?
ICT?教育?政治?宗教?國際人道援助?


攝於鼓村Okurase某一小學



我還記得當我坐在WODiV小小的辦公室、在昏暗的燈光下細讀IT School學員的心得。

仍透出些許童稚的字跡,用最深刻的言語道出他們的期盼:

"I wish the government provide each public school computers."

"To develop ICT in Ghana, first of all is to build up the hardware - We need electricity to provide a computer lab. "

中學生們想學電腦的願望往往因為學校電力無法負荷而破滅。有些學生家境佳,有電腦、有網路、有手機,上完IT School後能練習的機會多的是。但有更多學生沒有能力去付費上網、買電腦,甚至是受教育。

去年英國電信集團 Vodafone 買下 Ghana Telecom(相當於台灣的中華電信);今年 Vodafone 正式接管 Ghana Telecom,並收掉在各地的據點,造成 Winneba 網路不穩、頻寬受限、WODiV 的營運曾一度岌岌可危。也因此造成我們在 Winneba 的四個禮拜中,前兩個禮拜完全沒有網路、後兩個禮拜網路非常不穩定。


來自英國的 Vodafone 與南非的 MTN、Zain 一起競爭非洲電信市場這塊大餅;此圖攝於Accra路邊,在前往機場搭機回台灣的路上


在迦納發展ICT,真是困難重重。而ICT又要如何帶領發展中國家邁進?

當看到世界的遠大、事件的無助、自己的渺小,卻還有能力與決心去執行心中的理想時,那就是勇氣。

而我從 Joy 身上看到這樣的勇氣與熱誠、從oneVillage Foundation的成立宗旨看到這宏大的目標.....



我不敢說我是來當志工。因為經過這一個月,我看到當地是多麼需要外界的協助,而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冰山一小角;我只做了這麼一點點小事,有什麼好把「志工」掛齒?

如果硬要將我定位,我想我只能真誠且渺小地說:「我是來服務與學習。」




9月1日星期二
1:10 AM


經過24小時沒日沒夜的飛行與轉機,我們終於抵達台灣。



我最先期許的「尋找自我之旅」,反而讓我最終迷失、漂泊在無窮盡的迷宮之中......

我看到太多的問題、看到太大的世界、感受到太深刻的無助、見到我們所做的渺小。

我回到我的出發點,期望從新來過。


但,時間逝去、心已變、事已轉,我又能期待什麼?




身為台灣兒女的我們,又能為自己的故土做些什麼呢?

有些事情是謎團、是無解、是迷宮;但我也看到有些事情正逐漸萌芽與明朗。

我期待,這趟「尋找之旅」終究是能讓我找到些許的自我......

My Trip to Ghana I

My Trip to Ghana II

2 個腳印:

gin said...

many thanks for your journey...

Karina Sun said...

i'm just doing something really small and minute.

"Nature is but an image or imitation of wisdom, the last thing of the soul."

"Nature is but an image or imitation of wisdom, the last thing of the soul."
-- Plotinus